2014年10月27日下午,新生入学教育邀请了pg电子直营
新生导师、副教授王辰瑶老师为同学们开设了一场题为《寻找意义——在大学里的生活》的讲座。“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,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。”从《士兵突击》里许三多一句浅显易懂的台词,王辰瑶老师引入了此次讲座的话题。

如何理解“意义”?辰瑶老师从德国哲学家威廉.施密德的《幸福》入手,寻找幸福的人找的其实往往是“意义”,相信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人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。那我们寻找的“意义”又是什么呢?“‘有意义’其实就是指事情之间的联系,而不是孤零零的存在。”辰瑶如是说到。
“大学之大,不在于它的大师或是大楼。”讲台上的辰瑶郑重其事的讲出这句话时,眼睛里迸发出一种微光。她告诉我们,大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独特,在于它的不可复制,在这个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,大学也许并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地点,但唯有在此,方能养“大写之人”。正是大学,提供给了我们时间、自由、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的平台和多种可能性。或许当我们走过这段青葱时光,回过头来,才会真正体味到大学,是我们寻求意义的精神家园。
“博观约取”是辰瑶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,更是她对我们要如何去寻找意义提出的最诚挚的建议。我们需要多看看多了解,而不要急着一下子做决定。她以她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最有效的两个方法是“读万卷书”和“行万里路”,在书本中体味着对人类经验的抽象和浓缩,在生活中培养着与现实打交道的能力。
接下来辰瑶老师的一个“我是谁?”的问题又将同学们带入了对“本真”的思考——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,想选择怎样的一条路。她说,“允许回头的机会,一辈子,也不过寥寥几次”,所以她对我们最大的期冀便是能够明确地说出“我要什么”。积累、自控、省视,一个个关键词不断从她的口中蹦出,不断地给予我们心灵的冲击与震撼。
讲座的最后辰瑶老师细心地分析了我们可能会碰到的问题:同侪压力、目标过大、扯淡误人、归罪抱怨以及当仁亦让。学会化解来自周围的压力并转化成动力;学会认识自己,准确定位,切勿好高骛远;学会严肃认真地批评,切勿归罪抱怨;学会承担自己地责任,摆脱搭便车的心理。总之一句,just do it!
在辰瑶老师激励人心的鼓动下,大家对大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。大学,是我们找寻意义的精神家园;大学,更是我们实现意义的精彩舞台。